忙碌之後 最後一篇姍姍來遲的飄過
關於之前講到廠牌的事情大戰了幾回 不過也不想去理了
片幅篇很多人覺得是基本常識 不過就會針對一些我提出的RF相機 EVIL相機爭論
總之就是 感謝大家的細心閱讀囉!
最後是鏡頭篇
鏡頭主要分幾個新手一定要看的重點
焦段和光圈
當然還有對焦速度 有無防手震 都是需要去考慮的點
焦段
(引用自網路圖)
可以看出焦段越大 所成像的視野越小
反之亦然
什麼意思呢?
直接看圖 在同一個構圖平台上 可以看出各種焦段成像出來的樣子
(18mm)
(35mm)
(50mm)
(85mm)
(120mm)
(300mm)
至於焦段在各個相機又因為感光元件不同 必須把焦段X倍數 才是真正的等效焦段
全片幅相機:X1
APSC:X1.5 or X1.6(Canon)
M43:X2
主因還是因為片幅大小的關係
(最大的圖是全幅機拍攝的狀況 去做相對比例)
焦段只有一個數字 代表的就是定焦鏡 EX: 50mm
若有XX~XXX的 代表的是變焦鏡 你可以轉動鏡頭去得到你要的視野 EX:18~55mm
一般焦段在24~100是我們習慣的焦距範圍 街拍 隨拍上比較習慣 且構圖也較容易
如果你可能常拍球賽 表演 人 焦段70~300的鏡頭是你的好選擇
多拍風景的則可以選購所謂的廣角鏡 這樣景可以收的比較多 焦段在14~35之間
光圈
光圈部分 通常在鏡頭包裝會有寫到 ex:F3.5~5.6
這數字代表的就是光圈大小
數字越小 光圈越大 數字越大 光圈越小
光圈大小的需求比較取決於自己 不過因為在很多拍攝為了讓快門速度較快
所以恆定大光圈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參考 當然這類型的鏡頭也是更貴的摳摳啦
Nikon 大三元系列或是Canon小白 都是超貴的選擇
一般如果會習慣在夜晚拍攝 或是想要得到夢幻的模糊背景
(例如下圖)
我建議就可以挑選一些大光圈的定焦鏡
不然一般f4左右的光圈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狀況
對焦速度
通常我們會希望對焦速度越快越好 這樣我們才不會漏掉我們當下想要拍的東西
有些大光圈的鏡頭很容易拉風箱(鏡頭對不到焦) 對個老半天
使拍照上有一定難度
現階段很多鏡頭會加入超音波馬達來加快對焦速度
EX:Nikon:AF-S
Canon:USM
Pentax:SDM
Sony:SSM
Sigma:HSM
名詞非常複雜阿 總之有這些的通常對焦速度會有所提升
防手震的有無
一般拍攝時 有時快門速度不夠快 或是本身持的相機不夠穩定
拍出的照片會有晃動感
這時我們會需要一些輔助 有些機身上會加上防手震 EX:E-M5
但通常鏡頭加上防手震之後 更可以輔助拍照 當然有防手震的鏡頭也是貴上一截
代號各家不同
EX:Nikon:VR
Canon:IS
Sigma:OS
Tamron:VC
一樣各家眾說紛紜~
如果習慣拍昆蟲 近距離拍攝的可以選擇微距鏡 像是百微
但基本上第一顆鏡頭是不建議 因為可能會買來當裝飾品
當然還有千千萬萬的打鳥鏡 人像鏡 就是玩上去就會開始了解啦~
最後就是範例來讀鏡頭 比較常在一開始挑選碰到的鏡頭
- 1.Nikon AF-S DX NIKKOR 18-105mm F3.5-5.6G ED VR
AF-S:有超音波馬達
DX:適用於APSC系統的相機
18-105:焦段(用在APSC上是24~150左右)
F3.5-5.6G:光圈大小 G表示只能在機身調控光圈大小
ED:用了低色散的鏡片
VR:有防手震
2.Canon EF-S 15-85mm f/3.5-5.6 IS USM
EF-S:適用APSC系統的相機
15-85mm:焦段(用在APSC是24~120左右)
f/3.5-5.6:光圈大小
IS:有防手震
USM:有超音波馬達
簡而言之就是這樣判斷囉 希望大家都可以選到自己最愛的鏡頭來拍攝囉
短期內不會發教學文了 超累阿 而且自己實力也真的還不到可以教到更深入
也希望大家可以就我3篇的內容挑到自己最滿意的相機組合吧~